重金属盐指啥(护耳小知识)

爱护耳朵除了防噪音外还要防耳毒性药物对耳朵的伤害!
耳毒性药物
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的药物,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,也会对已存的感音性听觉缺失造成更大伤害。
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(位听神经),中毒症状为眩晕、平衡失调和耳鸣、耳聋等的一类药物。主要包括抗生素、抗肿瘤药、解热镇痛抗炎药、利尿药等药物。
耳毒性药物的个体差异
这类耳毒性药物对幼儿的伤害尤其大,成人耳朵早期中毒时,会出现耳鸣等症状,立即停药后,即可纠正中毒症状。但婴幼儿不会表达。
此外,孕妇也是最易被伤害的人群,若用了耳毒性抗生素,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内耳,造成听神经的损伤,导致孩子先天药物性耳聋。
而且,药物对耳朵的毒性不是立即就能表现出来,存在个体差异,有些人几天后出现耳鸣等问题,有些人几个月后才出现症状。临床上,耳聋多在用药后1~2周出现,逐渐加重,半年后逐渐稳定。看来,吃完药后,如果你出现耳鸣,应立即停药。
常用耳毒性药物的种类:
氨基糖甙类抗菌素:
链霉素、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小诺霉素、新霉素、托布霉素、洁霉素等。
用药注意:
1、不要同时或先后在局部或全身应用两种及以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,因这样可增加耳毒性。
2、不要将该类药物与其他耳毒性药物(乳糖酸红霉素等)、强利尿药(如呋喃苯胺酸、利尿酸等)、卷曲霉素、顺铂、去甲万古霉素等联合使用,因这样耳中毒的可能性增加。
3、该类药物与碱性药物(如碳酸氢钠、氨茶碱等)联合使用,抗菌效能可增强,但耳毒性也增强,必须慎重。
4、除链霉素之外,所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禁用于6岁以内儿童、孕妇及65岁以上老人。链霉素禁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 。
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:
氯霉素、紫霉素、红霉素、万古霉素、卷曲霉素、春雷霉素、里杜霉素、巴龙霉素、尼泰霉素、多粘菌素B等。
用药注意:
1、肝肾功能不全、50岁以上的患者、孕妇及正在哺乳的妇女慎用。在这些情况下,乳糖酸红霉素可减量使用,用量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,一般应小于2.0g/d。
2、乳糖酸红霉素每日量 > 4g,肝肾衰竭患者每日用量 > 2g,,疗程 > 10~14时,易发生耳中毒。
3、应尽量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。
利尿剂:速尿、利尿酸、汞撒利等。
注意:速尿、利尿酸、丁苯胺酸等利尿剂的耳聋性发生率约为7%,往往在使用较大剂量时才发生耳损害。速尿对听力的损害较为隐匿,需注意提防,及时停药可能恢复。
水杨酸盐:阿司匹林、非那西汀、APC、保泰松等。
抗肿瘤药物:顺铂、氮芥、博来霉素、氨甲嘌呤等。
中药:乌头碱、重金属盐(汞、铅、砷等)。
其他:奎宁、氯奎、心得安、肼笨达嗪、胰岛素、碘酒、洗必泰等。
注意:奎宁带来的耳毒性类似于阿司匹林,而且毒效通常是可逆的,一经药物治疗被停止毒性会在停止服用药物后消失。
用药提醒
1、应用耳聋性药物时要注意保护内耳,同时使用VB1、VB2、VC、泛酸钙或抗过敏药,对内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。
2、避免联合或连续应用多种耳毒性药物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利尿剂同用,或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,耳聋性作用明显增加,需联合用药时应掌握其指征。
3、患者应用耳毒性药物时,应警惕中毒的早期症状,如出现高音调耳鸣、耳胀、耳聋、眩晕、恶心等症状,应及时停药。
日常听力保养
避噪音
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、车辆喧闹、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,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,听力急剧减退,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。因此,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,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。
戒挖掏
经常用耳勺、火柴棒掏耳朵,容易碰伤耳道,引起感染、发炎,还可能弄坏耳膜。耳道奇痒难受时,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,亦可内服维生素B、C和鱼肝油。
慎用药
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,如庆大霉素、链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新霉素等,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,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。
常按摩
轻轻用掌心向内耳挤压和放松,或用手指不停地挤压耳屏,都可以对鼓膜起到按摩作用。“经常按摩耳朵,可以疏通经络、运行气血、调理脏腑功能,对预防和缓解耳聋、头 痛、神经衰弱、高血压等都有较好的效果。”医生提醒,按摩耳朵时要轻柔,以不感觉疼痛、耳郭发红发热为限,每次3至5分钟。清晨起床和晚上睡前可各做一次,而且要长期坚持。如果耳部有慢性炎症、皮肤病等,则要停止按摩。
熄肝火
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、恼怒的状态中,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,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、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,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。因此,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。
多补肾
中医认为,肾开窍于耳,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故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,如六味地黄丸、金匮肾气丸、龟龄丸等,也可常喝核桃粥、芝麻粥、花生粥、猪肾粥等,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。
此外,研究表明耳聋耳鸣的发生与缺乏一些微量元素有关,特别是缺铁易使红细胞变硬,运输氧的能力降低,耳部养分供给不足,可使听觉细胞功能受损,导致听力下降。 因此,补铁是预防耳聋耳鸣的第一要素。专家建议,每周喝2至3次紫菜汤,就能保证人体所需铁的含量。而含铁较多的食物还包括虾皮、海蜇皮、黑芝麻、黄花菜等。
我国古人把“耳聪目明”总结为聪明,可见良好的视力、听力是我们拥有学习、生活能力的基本保障。远离噪音、远离伤害、保护耳朵、保护听力。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,长久享有聆听美妙声音的能力!
相关推荐
- 04-01电视机为什么有电流声(电视机出现杂音,这是怎么回事?)
- 04-01白芨为什么贵(现在农村最贵的药材有哪些?)
- 04-01为什么富贵竹养不活(富贵竹已被拉入黑名单,原因有4点)
- 04-01别墅为什么不好出手(二手别墅为何卖不掉?)
- 04-01鸿运当头为什么不红了(鸿运当头不红了怎么办)
- 03-31财运在哪个方向以哪里为标准(怎么找财位)
- 03-31冰箱为什么要定期除冰呢?
- 03-31为什么喜欢睡高枕头的原因(睡觉时,枕头越高越好)
- 03-31冰箱为什么流水(冰箱流水怎么回事?)
- 03-31为什么节能灯关了还会微亮(灯关掉了,还有微亮现象,怎么办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