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间正道是沧桑前一句是什么(重温毛主席诗词)
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战略家、理论家、诗人,也是文史大家,一生博览群书,嗜书不倦,尤其爱读历史书籍。

毛泽东诗词纵览天下风云,俯瞰历史兴衰,感受时光飞逝,把握时代潮流,反映了毛泽东的历史观和人生观,浸透着历史智慧,并为其留下诸多读史读文、点评中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佳话。
毛泽东评说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也是一门学问。
“老粗出人物”,“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”,这个话题,毛泽东一直很感兴趣,津津乐道。

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,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从报纸上得知这一重大历史事变的喜讯后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思接楚汉之争,挥毫写下《七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的著名诗篇:
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大江。
虎踞龙盘今胜昔,天翻地覆慨而慷。
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
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
“宜将剩勇追穷寇”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,特别是“追”字,是最关键的字眼。“不可沾名学霸王”则是对富有历史教训的历史人物典故的运用。“沽名”,即沽名钓誉,贪图虚名;“学”,学习,效法;“霸王”,指西楚霸王,即项羽。
刘邦和项羽,一个是汉朝创业之主,一个是叱诧风云的西楚霸王,俱为一世英杰,但用人行事,治国用兵的方式却截然不同。

毛泽东说:“刘邦胜了,项羽败了,不是偶然的。”“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,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,二因用人得当。”
刘敬劝刘邦不要建都洛阳,要建都长安,他立刻就去长安。鸿沟划界,项羽引兵东退,他也想到长安休息,张良说,什么条约不条约,要进攻,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,向东进。毛泽东将两人相提并论,不仅因为两人反差大,而且为了从刘项成败的往事中汲取经验,指导当前的运动。
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,毛泽东指出:项羽有三个错误:
1、不纳谏,不听劝,鸿门宴放跑了刘邦;
2、楚汉当时订立了鸿沟协定,中分天下,项羽认真了,而刘邦却不以为然;
3、项羽建都徐州,位置没选好。
我认为项羽之所以犯以上错误,最根本的原因是太过于“沽名钓誉” “优柔寡断”。说白了就是“死要面子活受罪”。
1、项羽害怕背上一个乘人之危,胜之不武的名声,结果在最应该解决刘邦的时候不听劝阻,放走了宿敌;
2、项羽害怕背上一个“不义”之名,没有以四十万对十万的优势乘胜追击消灭刘邦;
3、项羽本切断了刘邦的粮道,刘邦请求休战,并以让出荥阳换取项羽承认荥阳以西为汉的领土,项羽沉醉于胜利之中竟同意了;
4、项羽和刘邦签订中分天下的合约后,项羽竟天真的以为可以和平共处,结果放松警惕,刘邦违约出击,在垓下大败项羽;
5、最后项羽明明可以渡过乌江重新谋划,东山再起,结果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,竟选择了自刎。

唐代诗人杜牧在《题乌江亭》中写到:“胜败兵家事不期, 包羞忍耻是男儿。江东子弟多才俊, 卷土重来未可知。”大丈夫应能屈能伸,应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气度,说不定可以卷土重来。伟大领袖毛泽东号召“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”。他最后写道:“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,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,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。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,我们应当加紧努力。”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”,是用形象的诗的语言凝聚了“将革命进行到底”的道理。

青山不老、绿水长流,大浪淘沙里,我们只是一粒微小的尘埃,那我们也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一份责任、一份担当、脚踏实地、勇于挑战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
相关推荐
- 04-01电视机为什么有电流声(电视机出现杂音,这是怎么回事?)
- 04-01白芨为什么贵(现在农村最贵的药材有哪些?)
- 04-01为什么富贵竹养不活(富贵竹已被拉入黑名单,原因有4点)
- 04-01别墅为什么不好出手(二手别墅为何卖不掉?)
- 04-01鸿运当头为什么不红了(鸿运当头不红了怎么办)
- 03-31财运在哪个方向以哪里为标准(怎么找财位)
- 03-31冰箱为什么要定期除冰呢?
- 03-31为什么喜欢睡高枕头的原因(睡觉时,枕头越高越好)
- 03-31冰箱为什么流水(冰箱流水怎么回事?)
- 03-31为什么节能灯关了还会微亮(灯关掉了,还有微亮现象,怎么办?)